修图上瘾后,我忘掉了自己的本来面目
微信朋友圈出现后,要想知道谁理想自我的形象,只需要看一看Ta所发出的自拍。修图过后的自我形象,的确在不断重塑我们对自我的认知。倘若有一天,这种修饰成为一种上瘾的症疾,我们是否仍能接受自我的本来面目?
作为 NOWNESS 王牌系列“美的定义”最新一季的开幕影片,曾与 Snoop Dogg、Wolf Alice 合作过的导演团体 Youth Hymns 为我们带来了新作《Facefixx(修脸)》:一场接近危险边缘的社交媒体和超现实闹剧。片中以黑色幽默和戏谑的形式持续这一系列对美的边界与概念的探讨。
修图软件早已成为我们修饰自我形象的标配。为什么我们如此热衷于发布自拍?其后可能有四层心理学因素。首先,“戏剧表演理论”证明,很多人发布自拍是为了能更好地引导他人对我们的印象。其次,自拍还能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关注。第三,发布自拍后,我们能通过他人的评价强化自我的认同(即使这种认同是建立在一个修饰过自我的基础之上)。第四,评论和点赞行为也在奖励自拍行为。比如,Instagram上,出现人脸的照片会比没有人脸的照片多23%的机会获得评论。
修图软件正是这支影片关注的焦点,借由四位踊跃的“修脸”APP试用者在实践过程中对滤镜效果不断累加的迷恋,揭示修图软件已在可怕的一点一滴中令他们距离真实的身体越来越远,进而导致个人身份认定的错置。
通过展现出人们对滤镜和微整形的过度痴迷,“修图上瘾”暴露出了大众与其日常社交习惯中一脉相承的好奇与焦虑。Jake, Johnny 和 Jolyon,作为 Youth Hymns 的主要成员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这些各式各样的小狗滤镜和卡通眼睛,尽管看似无害,实际上,是否正在一步步摧毁我们接受自己原本样貌的能力?
从“美图秀秀”、“天天P图”到“Line Camera”,我们不会苛责这些经过“包装”的自拍和本尊的相似程度,就像所有人都明白,理想自我始终应存在于彼岸一般。但当各式美图软件和美颜相机成为一种标配时,它们所推崇的美的标准正在重新塑造我们的自我认知。通过玩转花样动画特效技术,Youth Hymns 向观众提供了一种更为私密的视角,来观照当下全民打造网络人设的个体欲望和焦虑。
焦虑的试用者们
我想修改哪里?
我想改眼睛、鼻子、嘴唇、
颧骨、下巴、胸、屁股、腿,
其他地方都蛮好的。
“修改哪里?这是搞笑吗——”从某种程度上讲,修图也是一种刚性需求:因为世上并不存在对自己长相完全满意的女人,而男人出于竞争的心理,或许也能落入同样的美丽陷阱。正是为了证明这点,“修脸”APP邀请了四位完全不同的试用者,而只有里面唯一的男性透露出一点点对自己样貌的自信:“肌肉?这个咱们有了。”
修图上瘾的开端
最妙的是,看起来还是很自然。
毫无PS痕迹。
面对新鲜事物,人们总因尚且陌生而热衷于吹毛求疵:“嘴唇在哪儿?就把我弄好看点儿行吗?”但永远不要低估年轻人适应变革的速度。四位试用者得心应手地转换着自己想要修饰的身体部位,甚至开始抱怨应用中所设置的调整限度已经达不到自己的需求。“哦,还能把屁股变大吗?不能再大了吗,搞笑吧!”这,就是修图上瘾症的开端。
无底洞般的修饰欲望
再大!再大!
再大——这坏了吧?怎么不动了啊!
不论是怎样扭曲的科技,都总是人性本身的放大器。胸永远不嫌大,腰永远不嫌细,在我们不断追逐极致身材时,忘记了对平衡和比例的把控,使“修脸”本身演变成一个照妖镜——里面的试用者不是妖,他们永无止境的修图欲望才是。
尾声
在一种追求极致的文化中,“永不足够”成了一种积极上进的态度,而“适度”则反倒成了一种犬儒主义,仿佛阻止了商品经济必须不断扩张的本性,成了对人性的有害之物。“等等!出新功能了!”如果塑造“理想”自我是依靠新功能实现的话,那么,或许阻止上瘾症的最终利器就是封锁一切功能。
不过,只要欲望不被封禁,就总会有层出不穷的新功能,将我们的自我形象改变得更加光怪陆离。当我们无法继续拥有那个“理想”的自我时,你是否还能认清自己的本来面目呢?
编辑 、撰文/ Qiulin
继续观影
NOWNESS
捕捉日常生活中的新奇与不凡
本文由NOWNESS独家发布,未经许可请勿复制转载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更多影片